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下设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和吴仲华未来能源技术学院。
一、能源与动力工程
专业下设动力机械及自动化、叶轮机械及自动化、热能工程、能源与环境工程和制冷及低温工程5个专业方向,均有权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,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。
1、动力机械及自动化专业方向:本专业方向自1949年建校开始培养内燃机专业人才,1965年获批国家教委首批硕士点,1981年获得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。本专业方向在高年级学习内燃机原理、内燃机设计、动力机械制造工艺学、内燃机燃烧学、内燃机排放控制、测试技术、振动及噪声控制、电子控制技术等课程,并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,培养能在内燃机、汽车、船舶、机车、电力、能源、机械等领域的企业、研究所和高等院校等单位从事动力机械及相关系统的制造、设计、开发、研究、管理等工作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。该专业是国内最早有博士授予权的专业,培养的学生大多已成为国内外企业、高校和研究所的技术骨干或负责人。
2、叶轮机械及自动化专业方向:该专业方向自1960年开始培养涡轮机专业人才,针对广泛应用在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重大装备:蒸汽轮杨、燃气轮机、航空发动机、风力涡轮、压缩机、核泵等叶轮机械及其相关热力系统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。本专业在高年级学习透平机械原理、透平机械结构及可靠性分析、透平机械自动控制原理、燃气轮机装置、火力发电厂、核电工程及装置、风力涡轮及风电技术、节能原理、测试技术等课程,并进行相应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环节,培养能在能源、电力、石油化工、交通运输、航空航天、舰船动力等领域从事叶轮机械及其系统设计、研发、科学研究、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人才。
3、热能工程专业方向:本专业方向自1980年设立,1984年成立热能工程教研室,1985年热能工程专业本科开始招生。该专业在高年级学习能量转换与利用、锅炉原理及设备、换热器原理与设计、汽轮机原理、热力发电厂、空气调节、制冷技术、供热工程等课程,并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,培养能在研究与设计部门、政府部门、企业等单位从事动力热能、工业热能、电力热能等方面的技术、开发、研究、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。
4、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方向:本专业设立于2004年,是全国高校最早成立的从事能源与环境研究的专业之一,2005年成为具有硕士、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。本专业方向围绕新能源、可再生能源与节能环保两大主题,瞄准国际学术发展前沿,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,坚持“理论基础深厚、实践能力突出、综合素质优秀”的人才培养目标,为国家培养“研究型、创新型、国际型”精英人才。在高年级学习能源环境基础、热物性基础与应用、油气开发理论与安全技术、热质传递原理与工程、能源转化原理、能源领域现代测试技术等课程,并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,使学生具备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、节能减排、能源环境发展研究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、技术开发、咨询管理等工作的能力,满足社会对能源环境工程及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需求。近年来专业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(973计划)项目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(863计划)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、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级重大研究项目,以及地方政府研究项目与企业委托研究项目等200余项。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,其中SCI收录300余篇,出版著作8部,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,为地方政府编写“十二五”“十三五”规划10余个。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、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、中国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、一等奖、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金奖等奖励。
5.低温与制冷工程专业方向:本专业方向在高年级学习制冷技术、制冷压缩机、制冷机械与设备、空气调节、制冷装置自动控制技术、热工测试技术、食品冷冻冷藏原理、低温技术等课程,并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,培养能在制冷、低温和空调工程领域内从事制冷机械、低温设备、空调系统的研发、设计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。 本专业方向是一个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,于1998年创建,同年招收硕士生,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,2003年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,现有教授2人,副教授3人,讲师3人。其中1位教授英国留学归来,1位教授在香港驻中文大学工作后回来,具有博士学位,1位副教授曾在日本、韩国留学与工作多年,1位副教授曾在法国留学,3位年轻讲师中1位获博士学位,1位正在日本攻读博士学位,1位为在职博士。几年来本专业方向承担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两项国际合作项目、多项企业委托项目,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,已成为具有自己特色的制冷和低温工程专业教育基地之一。
二、吴仲华未来能源技术学院
2019年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共同设立“吴仲华未来能源技术学院”,以培养从事未来能源技术(如智慧能源、储能、航空航天、新能源技术等)相关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领军人才为目标,在高年级将学习固体燃料能源转化原理与技术、分布式能源系统、航空发动机概论、微纳尺度输运性质、氢能与燃料电池、机器学习、大数据分析及智慧能源等课程,在学习过程中实施“双导师制”,学院选派优秀学生赴工程热物理所完成毕业设计和论文,通过科教融合将培养出优秀的能源行业科技领军人才。